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名师风采 >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

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

2011年12月19日 07:57:21 来源:余江县第二中学 访问量:1989
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
——新时期学生教育方式之我见
江华县东田中学 陈拥军
****  2011-6-24 23:17:28
分享到:

     曾经以为只要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,于是就是一位高尚者了,其实不然,这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。也曾经听领导老师讲过,教师工作是一项良心工程,现在真的是感受颇深。

    以前我总是要唠叨着现在的学生真难教,的确,随着时代的进步,新时期下的教育用旧的理念似乎真的难行了。上学期,我们的一个学生厌学情绪严重,小学时养成的坏习惯依旧带到中学,旷课,逃学,上网,夜不归宿,让我伤透了脑筋,我不断的找他谈话,到他家里家访数次。但最终没能改变他,不得已,他的父母把他带到了广东念书。那一刻,我真的觉得失败,为什么我那么苦口婆心,却还是不能让一个小孩子走上正确的求知之路?

    “穷”则思变,我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,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。尤其留守农村的学生首先需要的关注、理解、帮助,性格决定一切,教育,育人为先!学习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。在不断学习教育理念和试行教育方法中,我发现了适合我们(我和学生们)的良性教育方式。

    第一,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

    教育常说到学生日常行为管理,真的是“此一时,彼一时也。”最初天天讲,时时讲,但收效甚微,学生总会调皮地越过“警戒线”。一气之下,我说:“不管了,你们自己管自己。”一句气话,却让我茅塞顿开。

    纪律方面,我制定了请假制度,无论任何人,任何事情不得旷课,必须班主任签字或家长电话才能请假。该制度通过了全班的表决。无论请假、迟到、旷课,纪律委员每天公布在黑板上,违纪的读报课上讲台给同学说明原因并道歉。而对于生病请假的学生我每天都要询问,帮学生打热水,或是带他们去医务室。请假在家的也必定电话问病情。学生也了解老师是实在的关心他们,他们呢,也真的很懂事了。

    学习方面,学生们选出了各科的学科带头人,并让他们传授学习经验。每次换位置,这些先进学生都成了明星,大家都想靠近他们坐。班级的学风自然而生了。对于学习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,我和他们经常讨论现实和理想。让他们知道:学会做人、学会思考、学会解决问题是任何工作行业都需要的基本功。我认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未来的信心,比厌学之后家访劝学更重要。

    在实践教育操作中,在“气话”的“指导”之下,我把自己的角色转化了。我不再是管班的“主任”,我只是他们的助手。虽不是主角,但我和我的学生们更融洽更轻松了。其实教育,老师只是指导,别霸占了他们的“地盘”,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,与其每天唠叨着教条,不如放手给他们学会自我管理,多一分耐心,多一分鼓励,多一分信任,就算是跌倒的地方那也是站起的地方。

    第二,表扬和微笑胜于一切。

    中国的义务教育不可能普及优秀生,却可以培养多类型的人才。发现他们的优点,无论思想上、学习上、哪怕和自己比,今天的你进步了,你就是优秀的! 我班有个叫做义清的学生刚入初一就表现出旷课、缺交作业、打架等一些不适应症,也受了我不少批评。但他却没被我“批”好。换个角度思考,于是我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,他小学的成绩本就不理想,在班上也是倒数,没有成功的喜悦,多的是被忽视的感觉。于是我试着用逆向思维解决难题,我再批评,只是不断去发现他的优点,比如说他的作业做的很整洁,头发很漂亮,这个星期都没迟到、旷课,篮球特灵活。。。在我的美言之下,他真的变了,这学期,他真的不迟到不旷课,作业不缺交还很干净。我偷偷的乐了—为他的进步!其实,哪一个孩子和大人不需要别人肯定的话语和眼神呢?

    第三,深入学生,想其所想,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,让学生爱上校园生活。

    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的孩子辍学,是学习不好?还是学习本是一件枯燥的过程?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充满阳光和活力的,尤其后进生,他们更需要肯定,更需要成功的经历。但若只是从学习成绩一方面来评价的话,他们的自豪感成就感就大大削弱了。如何激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学习兴趣,让学生找到学科之外的自我肯定?我让学生自己发言讨论。在学生的建议下,我班组建了男子篮球队、女子排球队,班级跳棋组、象棋组、美术组、跳绳组、还有专门的写字课、阅读课等丰富的活动。我也积极为他们筹建些用品,也参与或是指导其中。学生们有了自己的爱好,有了被肯定的理由,自然会爱惜自己,关爱班级,自然也就不会放弃自己了!

    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唯有用爱心和耐心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,唯有看到每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进步才是我最大的欣慰。

    记得我常和学生说“只要努力去完成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你一定会让自己大吃一惊的!”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我。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,我会更加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,与时俱进,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,师生快乐与伍!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------摘自《中国校长网》

编辑:俞志超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余江区第二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余江区第二中学 版权所有

联系地址: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锦江镇东风街05306号
赣ICP备17015448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